元旦的由來故事
發布日期:2019-12-19
作者:校宣傳部 瀏覽量👦: 1479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歷1月1日,1912年中華民國起為公歷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在中國關於元旦的由來,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
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的由來🚣🏼。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唐人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雲:“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氣候”👰🏽♂️,自有半年樂📋🤭,而詩人“無祿尚憂農”的情懷⛷,則更是讀書人的高尚品格。古代元旦有貼春聯的習俗🏃。
南宋詩人陸遊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宋伯仁《歲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詩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聯。當然,在古代歌詠“元日”的詩篇中,最著名的當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後人傳誦不衰。明代陳獻章的《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