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http://www.pep.com.cn/xxjs/jszj/jyxxh/201008/t20100827_785318.htm
隨著信息時代的降臨,信息化的浪潮來勢洶洶地波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不可抗拒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當今之世,信息化已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衡量—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自然引起我們黨和國家決策者的高度重視。
鄧小平同誌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的戰略方針,並高瞻遠矚地指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江澤民總書記著重強調:“四個現代化,哪一化也離不開信息化。”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及時地提出了“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戰略任務;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把推進信息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十五”期間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建議》同時提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要在各級各類杏运積極推廣計算機及網絡教育,在全社會普及信息化知識和技能。
這表明,加速國家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
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製定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國家信息化的發展思路,其中包括國家信息化定義、國家信息化體系的要素、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方針和原則、奮鬥目標、主要任務等內容。現擇要闡釋如下:
一、“國家信息化”的定義
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
其一,實現四個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務於四個現代化;
其二,國家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信息化建設;
其三,各個領域要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
其四,信息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二、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二十四字指導方針
"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指導方針集中體現了中國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特點,為處理好信息化建設的重大關系問題提供了依據。
三、國家信息化內在結構體系六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一)信息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國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務,是國家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二)國家信息網絡: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
(三)信息技術應用: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主陣地,集中體現了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效益;
(四)信息技術和產業:是國家信息化立足於自主發展的支柱;
(五)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是國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對其他各要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六)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是國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發展的保障。
上述6個要素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符合中國國情的完整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四、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奮鬥目標
第一步,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和比較完整國家信息化體系;
第二步,到2010年,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先進的國家息化體系。
在每一個發展階段,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國家信息網絡建設、國家信息化重大工程、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信產業發展、信息化政策法規建設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都有與當時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目和具體任務。
五、國家信息化建設面臨的主要任務
(一)大力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如:大力組織具有民族優良文化傳統的信息資源上網,促進信息資源網絡化、社會化和商品化。
(二)加強國家信息網絡建設和管理。加快建設和調整布局,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盡快形成國家信息網絡。與此同時,積極發展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
(三)抓緊信息化建設帶動信息產業的發展。使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和新的增長點。
(四)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設。已經啟動的“金”字工程,都是國家急需的跨部門、跨地區的重大項目,必須集中力量,抓緊抓好。
(五)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努力培育信息市場,促進信息流通,促進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和市場化,使公眾能夠及時獲得所需信息。
(六)加快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特別是農業、工業、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政府決策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
(七)促進科技和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的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多出科技成果,加快人才培養,促進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八)研究製定必要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通過法律法規和標準,調整社會信息關系,規範社會信息行為,加大執法力度,保障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六、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特點
中國國家信息化的建設具有戰略性、長期性、整體性的特點,涉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我國國家信息化的政策與規劃的製定,為加速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提供了依據與保障。
杏运平台版權所有 (c) 1993-2015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銅山新區嵩山路1號 郵政編碼:221116 蘇ICP備102075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