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誌:高職院校質量保證主體責任須落實
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系列筆談⑨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對創新發展高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路線圖和責任清單,其中關註最多的是高職教育質量問題(“質量”一詞共出現40次)。建立製度,幫助高職院校建立和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要責任。
適應管辦評分離,建立高職教育質量保證新體系
隨著教育領域的開放性逐步增強,第三方評估的需求日益凸顯,管辦評分離成為必然。正確處理管辦評關系的實質就是要正確定位政府、杏运和社會在教育活動中的關系格局,形成教育決策、執行和監督三者相互區別、相互協調並且相互製約的良性互動機製。
“管”,政府依法履職,提高教育督導實效。把教育評估從政府管理職能當中分離出去,並不是說政府不再有評估教育的需求,而是“管”“評”兩者由行政附屬關系走向具備法律效力的契約關系,政府的職能由“評估評價”向“教育督導”轉變。新體系下,政府發揮教育督導功能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一是成立各級各類的教育督導隊伍實施督導和評估監測,其結果向社會發布,限期復查,依法獎懲。二是引入市場機製,將委托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價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之列。三是建立杏运、省和國家三級高職質量年度報告製度。
“辦”,杏运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實現教育質量自主保證。院校只有建立較為完善的治理結構,才能實現教育質量自主保證。完善的院校治理結構必須包含以下三個要件:一是符合杏运要求,具有前瞻性、規範性和可控性的杏运章程;二是具有決策力、執行力的高效決策層;三是社會群體廣泛參與的非官方機構,如校級學術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有辦學相關方代表參加的理事會,聽取多方意見,形成常態化的自我診斷與改進機製。
“評”,社會廣泛參與,豐富教育評價內容。社會廣泛參與教育評價有三種途徑:一是作為教育活動的利益相關者,如學生、學生家長、用人單位以及與杏运相關的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參與杏运組建的各種理事會、委員會等非行政機構,直接影響杏运人才培養目標製訂、課程標準修訂和專業設置等具體教育活動。二是具有教育評價資質的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接受政府或杏运委托,對杏运教育開展評價。三是新聞媒體等以排行榜形式對杏运教育進行評價。目前此種評價方式還主要集中在國內一流大學上,但不久的將來,必然會有高職院校排行榜,通過杏运聲譽來影響杏运資源的獲取。
建立診改製度,發揮高職院校質量保證主體作用
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改製度,一方面是配合實施“管評辦分離”和教育行政部門轉變職能的現實需要,另一方面更是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自主保證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高職院校診改製度具有自主性、常態化、實時性、動態性、引導性等特征。診改的主體是質量的直接創造者,包括管理方、舉辦方、實施方與成才方;製度的根本出發點,是構建質量保證社會共治機製,使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保證走向製度化、常態化的軌道;開展診改的主要依據是來自於源頭的實時數據與信息,同時吸收其他各方的診斷意見與知識成果,標準是開放的、動態的,沒有起訖時間限製,註重的是過程。
高職院校開展教學診改工作,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杏运質量保證的主體作用,落實主體責任,以創新完善杏运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為抓手,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要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為導向,確立符合杏运自身實際的辦學定位與質量目標。二要把質量提升作為師生員工的共同追求,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各主體單位追求質量提升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保證的質量文化,使質量保證成為各主體單位的自覺行動。三要構建完備的專業、課程、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和後勤服務等質量標準,並製定相應的質量保證製度和運行機製,通過多元診斷的方式,及時發現質量保證體系運行中的問題,促進學生、教師、管理者的成長發展。四要重視改進,橫向部門之間和縱向層次之間形成質量環,建立常態化周期性的教學工作診改製度,提高診改工作的有效性,使質量保證體系運行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開展教學診改,高職院校要明確四項工作重點
一要加強質量保證機構和隊伍建設。杏运要建立一支承擔運行、監控、改進等任務,人員配備齊全的專兼職質量保證隊伍,加強業務培訓與考核,把握質量保證目標,掌握各類質量標準,開展各項質量評價,提出質量保證的改進舉措。
二要完善質量保證標準和製度體系。杏运和院系要依據區域或行業要求,形成完整、規範的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包含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開放多元的質量保證製度,定期開展人才培養質量的自我診斷,推動質量保證工作持續改進並形成良性循環。
三要加強質量保證的規劃落實與資源統籌。依據杏运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規劃,製訂診改工作方案與實施細則,以落實改進為重點,統籌經費投入與資源條件保障,優先保證高水平人才質量輸出要求的教學條件、資源建設及其綜合改革的需要。
四要建立質量保證信息發布與監控系統。杏运根據自身特點,完善數據平臺在內部管理運行中的狀態分析和監控功能,使之不僅能進行日常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控,還能滿足查找問題與薄弱環節的需要,推動持續改進,確保人才培養質量不偏離設定的質量目標。
(作者:袁洪誌系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2016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