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發展的潛力與阻力
職業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基礎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一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代職業教育的提出,進一步凸顯了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和客觀價值取向,在目前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發展至今,中國職業教育仍然面臨重重困難和阻力。
潛力無限:職教迎來最佳發展時機
職業教育已經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了“半壁江山”。而隨著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走向深入,我們越來越感受到:職業教育的潛力正在被觸發,職教最佳發展期已經來到。
潛力1 構建中的現代職教體系激發內在支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部署,2014年國家又相繼出臺《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方針、時間表、路線圖,這無疑為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再次註入了磅礴動力。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可以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二是實現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三是解決人才培養立交橋問題。
通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縱向上可實現兩個方面的貫通,即學歷教育的縱向貫通和職業資格培訓與鑒定體系的縱向貫通;橫向上,可實現基礎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與鑒定體系的橫向融通,以及全日製和非全日製教育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逐步為受教育者打通從中職、高職、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長通道;搭建起普教與職教間共聯、互通的立交橋;拓寬勞動者接受繼續教育、參與培訓鑒定、實現終身學習的成長空間,職業教育將會受到越來越多企業和學子的青睞,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能力也隨之全面提升。
潛力2 新常態下人才新需求產生強大市場推動
培養外向型技術技能人才。“走出去”基本國策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職業教育要重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人力資源開發建設,加快培育具有寬廣的國際化視野、熟練掌握本專業國際化知識結構與技術標準,具有較強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國際合作能力,適應開放型經濟新體製,促進技術技能及人文交流的外向型人才,積極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屬地化員工,不斷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需要加強技術技能人才的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包含兩大內容,一是創業素質,能夠直接開拓事業,將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二是在崗位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以高職教育為例,2014年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自主創業比例達到3.8%,在高等教育裏處於較高水平,且增幅明顯,體現了高職畢業生的創業熱情。職業教育在創業教育、創業服務與創業孵化方面有更多的提升空間。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將積極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加大培養製造業技術技能人才。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中國製造2025》,是全球製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背景下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其中,加大培養製造業技術技能人才是《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五大基本方針之一。當前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還存在較大差距,專業設置聚集第三產業的比例過大,而第二產業人才培養則嚴重不足。職業院校應根據產業發展的新形勢,製定有針對性的專業布局和建設規劃與評估系統,調整結構性過剩專業,建設特色優勢專業,加大製造業技術技能人才及相關緊缺型人才的培養,在服務製造業人才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潛力3 服務中小微企業提升技術研發能力
在我國,中小微企業在獲取科技服務方面一直處於劣勢,缺少資金和資源、缺少技術和人才,而中小微企業又占相當大比例。由於這些中小微企業不可能都保有自己較為完整的科研團隊或人員,他們需要從社會和科研單位獲得科技幫扶,但這種需求因其市場需求量和企業投入資金不足,得不到大的科研機構和院所青睞,成為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職業院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在“十三五”期間應樹立起“科研強校”的發展理念,找準科研定位,在以研促教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以研致用。重點面向中小微企業技術發展的需求,為該類企業提供包括技術服務、工藝改進和新產品開發等在內的多種科研幫助,找到適合企業科技需要、適合區域產業發展需要的契合點,發揮職業教育的科研潛力,解決中小微企業的技術難題,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阻力巨大:多元責任需要多方落實
職業教育進入發展機遇期,在擁有發展潛力、獲得信心的同時,各種牽製其發展的因素,也日益顯現。這些不利因素,也許不能短時間徹底消除,但必須勇敢正視。
阻力1 深度校企合作缺少保障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礎,也是職業院校服務企業的紐帶。目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主要依靠政策文件來指引,立法層面的指導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該法對校企合作規定:“職業杏运、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與企業密切聯系,培養實用人才和熟練勞動者。職業杏运、職業培訓機構可以舉辦與職業教育有關的企業或者實習場所”。其他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等法律中,也有若幹條款涉及校企合作,但目前尚無專門指導校企合作的法律文件。這些與校企合作相關的現有法律,對校企合作中政府、企業、杏运權利、義務規定多是原則性、概括性規定,缺乏具體可操作性,支持、激勵措施也不明確,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由於校企合作是在政策文件指導下依靠杏运與企業自發進行,合作缺乏有效的製度保障,缺少相應的法律規範,加上企業追求利潤的本質,使許多企業在這種合作中不願過大投入,其中很大比例僅是淺層次的校企合作,職業院校積極尋求開展校企合作,而企業對於校企合作缺乏積極性,造成校企合作無法持續、深入發展。
阻力2 地方本科轉型沖擊高職既有領域
當前社會將學歷作為選拔、使用和評估人才的普遍評價標準,在擇業、升學、報考公務員等方面對職業教育存在諸多政策限製。在這種現實形勢下,低學歷層次致使職業教育發展淪為“二流教育”,使得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不足。目前,碩士、博士高學歷人才培養完全歸屬於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無緣,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規模較小,遠遠不能完全滿足社會及公眾的需求,這使得職業技術教育缺乏吸引力更加凸顯。當前,部分新本科院校進行轉型發展,必將對高職教育產生影響和沖擊。高職教育因其天然的學歷層次劣勢,必然會使其畢業生在與高層次應用技術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中失去比較優勢;同時由於生源日益減少和本科院校日漸增強的吸附作用,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勢必會遇到越來越強的生源危機和生存挑戰。
阻力3 生均經費不足綁住前進腳步
以高職教育為例,2014年財政部、教育部出臺《關於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製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明確規定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應當不低於12000元。目前,全國共有23個省份製定了高職生均經費撥款標準,但仍有1/3的省份未出臺相關政策,已經出臺生均經費撥款標準的省份也存在標準偏低、撥付不到位等問題,缺乏穩定增長機製。高職院校生均財政經費支出有增長,但與本科院校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4》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各地高職高專杏运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為9976.97元,全國有20個地區在這一水平線之上,而地方普通高等本科杏运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為16388.57元,是地方高職高專杏运的1.64倍。有的中部或西部地區的同一城市,地級市舉辦的職業院校生均經費財政經費不足2000元,是同一所同地同城市的省屬職業院校財務經費的五分之一。而在東部地區同一省份,不同發展水平地級市的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投入水平差異最高超過了8倍。生均撥款經費的不均衡和偏低,製約了職業教育的均衡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作者董剛,系中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
(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