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院副院長 沈士德
2012.3.2
一、新評估方案的特點及主要內容
1、新評估方案的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遵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要求;
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
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評估方針;
保證和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院校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製。
2、新一輪評估的主要目標:
引導杏运抓內涵、抓改革、提高核心競爭力。
我省高職院校經過上一輪的評估,規範管理已經不再是高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擺在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面前的緊迫課題是如何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升內涵,怎樣服務社會、辦出特色、增強核心競爭力。
評估的目的:
以分析診斷、促進改革與發展為主要目的,激發杏运參與評估的內在需求。
強調問題診斷,評與被評雙方平等交流,共同發現問題、共同分析問題、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法。
引導杏运逐步形成:以杏运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3、《新評估方案》的主要特點:
評軟不評硬——重視杏运內涵建設。培養什麽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成效。
評動不評靜——重視杏运動態發展過程。人才培養過程,杏运與社會經濟發展結合程度。
開方不手術——重視杏运發展中的問題診斷。
有以下五個具體特點:
1)評估前先進行資格審查。申請工作評估必須符合基本條件。
2)評估主體是利益相關方:學生、教師、家長、用人單位等。
3)評估內容由普查轉向重點。在實施評估時,既要把握被評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情況,又要根據院校的具體情況,從信息采集平臺展示的結果,確定考察的重點和關鍵,分析查找原因,在此基礎上,對主要評估指標體系做出價值判斷。
4)專家身份由裁判員轉變為朋友和“醫生”。
5)評估方法由核對數據查找資料轉變為平等交流、雙方互動。深度訪談是主要工作方法。
4、主要指標內涵
7個主要評估指標,22個關鍵評估要素。
每個要素有具體的考察內容,有對應的狀態數據信息。
江蘇省新方案中有14個關鍵要素的“說明和重點考察內容”在教育部文件的基礎上有所調整,體現了江蘇高職發展特色和新的要求。
1)領導作用:
主要關註點:
(1)為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杏运的主要辦學功能,因此,杏运的事業發展規劃必須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2)杏运專業結構與地方經濟、行業發展的對接情況。專業定位準確,重點專業發展良好,重視與區域社會及行業的合作育人。
(3)分析杏运在高職教育界、同類型杏运及本行業中的位置,杏运定位不攀大求全,錯位競爭,形成特色。
(4)校領導主動更新思想觀念,認真貫徹落實16號文件,推動全體教師轉變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5)校領導重視人才培養工作,經費投入及使用情況,關註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的情況。
2)師資隊伍:
主要關註點:
(1)強調專業課教師提高技術水平和增加行業、企業一線工作經歷。強調“雙師”結構隊伍建設,但不等於專業課教師就不需要提高學歷、職稱。
(2)生師比仍然是關註的問題。
(3)“雙師”結構是指專業課教師中的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結構,兼職教師不等同於兼課教師,是指杏运正式聘任的、獨立承擔某一門課程或實踐教學任務的行業、企業及社會中實踐經驗豐富的名師、專家、高級技術人員或技師及能工巧匠。
(4)兼職教師數量適當,杏运註重兼職教師的管理與教學能力的培養。
3)課程建設:
主要關註點:
(1)課程體系構建與開發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遵循“確定專業面對的工作崗位(崗位群)——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開發”的過程。
(2)基礎課要處理好“基礎性”和“應用性”的關系;專業技能性課程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即教學做為一體。
(3)體現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一是企業參與;二是課程引入職業資格標準。
(4)基礎課教師的專業背景主要是指專業工作經歷(含兼職)和專業教學背景。專業工作經歷背景指教師從事過某些專業工作(含兼職),專業教學背景是指基礎課教師參與過專業教學改革研究或擔任過某些專業課程的教學。
4)實踐教學:
主要關註點:
(1)實踐教學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位置,是否成系統,頂崗實習計劃的落實與管理,實踐類課程課時比例達50%。
(2)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及管理運行情況。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否與企業聯合共建,有無機製保證。
(3)實踐教學管理製度健全,執行落實情況良好,能夠保證頂崗實習的質量。
(4)雙證書——既包括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也包括行業和企業的資格證書,畢業生獲得雙證書達80%以上。
(5)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開展情況,實踐教學運行模式。
5)專業建設與特色:
主要關註點:
(1)杏运專業(群)建設規劃與改革思路。
(2)重點專業建設情況,優勢與特色,在校內、外的示範作用。
(3)專業為地方或行業技術服務與對外培訓情況
6)教學管理:
主要關註點:
管理製度建設及執行情況。管理隊伍建設及綜合素質。“多元化”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建立由學生、教師、領導、督導人員、校外行業企業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管理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製度建設,規範、完善,符合杏运實際,同時重點看執行是否有效?二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立,質量保障要全方位、多層次、校內聯動。
7)社會評價:
主要關註點:
(1)學生的就業質量包括專業對口率、工資水平等。
(2)招生、就業工作應註意信息的收集和反饋,建立相應製度,對改進教學和管理、提高質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社會回報高——主要是指杏运服務的行業企業對杏运人才培養的貢獻。即行業企業向杏运捐贈的儀器設備、校企合作共建基地、接受學生實習、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數量和質量。
(4)杏运高度重視招生就業工作,將人才培養工作與就業結合起來,建立人才需求狀況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製度,調查獲得的信息要有回應。招生就業的好壞,最終要靠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新一輪評估的基本做法及體會
1、新一輪評估對專家和杏运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專家考察的重點是根據杏运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考察的方法是深度訪談為主,要求杏运領導、管理人員、教師必須熟悉情況,對高職教育和崗位工作有較好的研究和學習。
——要求杏运提供的所有數據和資料必須真實無誤。
2、評估過程體現“果—因—效”邏輯體系。
——從采集平臺展示的結果,發現和尋找考察的重點和關鍵問題;
——通過多種方式,與杏运共同分析查找成因;
——結合平臺和深層原因的剖析,對主要評估指標做出價值判斷;
——和杏运一起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
3、關於深度訪談
訪談是雙向的、平等的,不要弄虛作假。
原則:(1)目標聚焦:防止漫無邊際;
(2)共享反思:相互交流,促進思考;
(3)辯論底線: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不可傷害自
尊,以勢壓人;
(4)發散收斂:不能把一切原因歸之於外部。不能
糾纏,適度收斂;
(5)平等開放:要營造寬松的環境和氛圍,相互平
等,坦誠交流;
4、專業剖析
專業的確定:原則上剖析杏运認為比較好的專業,一般由杏运推薦1個,專家組隨機指定1個。
剖析方法和步驟:專業帶頭人匯報(20分鐘)——查閱相關資料——討論——個別深度訪談——說課或聽課(根據需要)——實地考察專業實訓條件(根據需要)。
專業剖析要點:
(1)培養目標。專業定位(服務域)、人才培養模式(體現特色)
(2)課程設置與教學實施。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改革(ABC類課程結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合作育人)
(3)教學基本條件。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引企入校合作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深度合作的實習基地)
(4)人才培養質量。學生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培養、就業質量與社會聲譽及滿意度調查(第三方中介機構)
(5)社會服務。技術研發與技術服務、技能培訓等各類社會培訓
評建要點:
(1)專業帶頭人十分關鍵,要認真研究,準確把握,講清專業的建設思路與特色是什麽。
(2)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構建是重點。
(3)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具體措施和效果,是否建立長效機製。
(4)相關教師、學生積極配合,了解專業情況,主動展示專業建設與改革成果;專業標準與課程標準(大綱)等文件。
(5)存在問題不要回避,要仔細分析原因,提出準備解決的辦法。
5、說課與聽課
說課是教師對自己講授課程的介紹。通過說課可以反映杏运課程建設的情況,也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水平。
課程的確定:由專家抽取。
考察程序:教師用課件介紹——專家咨詢——交流討論——查閱教學資料(必要時)
說課主要內容:
1)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2)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與教學環節安排;
3)依據職業標準或工作過程與任務的課程內容改革;
4)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5)考核方法改革;
6)教學資源建設情況。
評建要點:
1)所有教師都要準備,說課要成為教師教學的必要環節。
2)教師不能只當“教書匠”,要主動參加教研活動,參與課程建設,研究教學內容改革,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才能真正說好課。
3)教學模式改革是重點。高職教育如果是照本宣科或者照屏宣科,老師滿堂灌,很難培養高技能人才。
6、新一輪評估的主要做法:
1)強化數據平臺的作用,考察二年的數據。專家進校前將數據平臺分析意見給組長。教育廳已經開發平臺分析軟件。
2)說課的數量在五門左右,保證說課選擇的代表性和隨機性。
3)深度訪談對象註意選取各方面的代表,即訪談對象的不確定性和廣泛性。
4)訪談、說課強調常態性,建議在當天早上通知為好。
5)校外實習基地訪談隨機抽取,不要搞專門的匯報會。
6)專業剖析,杏运推薦一個要突出特色和在本校的示範性,不同於專業評估。抽取的主要看杏运的整體水平。
7)杏运評建工作常態化,除了規定的幾個報告和規劃,不要專門準備評估材料,文件資料放在相關部門。
8)專家組成多元,外省專家(全國同行比較)、行業企業代表等。
9)專家組的意見不向社會公布,觀察的角度不一樣,主要解決製約本校內涵發展的瓶徑問題,所以分析診斷要象所評的杏运。
10)體現分類指導的原則。
7、專家組對被評杏运的現場考察意見的主要內容
一、考察評估工作概況;
二、對杏运評估工作的總體印象;
三、杏运人才培養工作的主要成績;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五、整改意見;
六、向杏运主管部門提出的建議。
評估結論分為“通過”和“暫緩通過”。
三、迎評促建工作安排
1、深入開展專業剖析、說課活動
1)準確把握專業剖析及說課的內涵
從已開展的專業剖析與說課情況看,存在著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如何深入的困惑,甚至一些富有經驗的教師也不知道課該怎樣上了,工學結合的課程改革還要不要做?學科體系課程不好嗎?學做合一理論怎麽講、講多少?工作任務導向課程還要不要再提?所以,當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臨著新的困難和問題,也應該說是較為脆弱的階段、較為關鍵的階段。處理不好這些問題,就會讓我們的改革無法深入、成果回流。面對這些,我們要關註兩個問題:
關註兩個問題:
(1)是堅持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向不動搖。主要是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改革方向,落腳點是專業建設,圍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無論人才培養方案、實訓基地建設、管理、頂崗實習、教師團隊建設、都要強調工學結合的效果問題,這是我們實施職業教育關鍵所在。隨著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會舉辦不同培養層次,但職業教育的教育屬性不會變,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就是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要繼續探索和推廣“雙主體”育人的新機製。
(2)專業改革、課程改革不要一刀切、一邊倒。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就不分具體的課程性質,都套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任務驅動、項目載體等教學模式,工作過程導向呼聲不高了,就馬上都又回到學科課程。我們是要培養人的,一方面要註意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要求,強調做中學,同時學做合一課程也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講授。另一方面現代大學具有知識傳授功能,要註重學生的技術基礎和後期發展。所以我們要根據專業的具體情況、課程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教學部門要研究不同課程性質的分類管理。
2)認真組織專業剖析、說課活動
教務處在暑假期間要集中安排專業剖析及說課活動,各教學系部要認真按要求組織本部門開展活動,每一個專業都要進行專業剖析,每一個教師都要進行說課,並推選優秀的專業、優秀的課程參加全院專業剖析及說課交流活動,共同研究、學習、提高。參與交流的每個專業、課程,教務處指定1-2名專家做重點分析,要求全體中層幹部、教師都要參加。
2、紮實做好評估基本材料準備工作
1)教學系部材料準備
教學系部的相關基本資料,重點是專業調研報告、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含實踐環節標準)、畢業設計(論文)、實驗(訓)相關資料、工學結合相關資料(頂崗實習記錄)、聽課記錄、教研活動記錄等,提供材料時間段:兩個學年。
2)相關職能部門材料準備
相關職能部門的材料重點是系統化的管理文件,以及各項工作的運行臺帳,其考察的重點是:是否符合現代職教思想,能不能體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及運行管理的規範化與先進性。
教務處、人事處、學工處、實訓部、校企合作部門、質量考核部門等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對本部門管理規章製度、運行文件,通過廢、改、立進行全面的梳理。廢除多年已經不再能指導、規範工作的管理文件,修改不能適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管理文件,要主動適應、引領教學改革的發展與要求,建立系統化的管理製度文件,以解決當前辦學中的突出問題與矛盾。
在校企合作管理、校外實踐教學管理、兼職教師管理、教師的現場實踐管理、學生實習實訓的風險與預警管理等方面上,每個杏运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關職能部門要投入精力、深入研究、精心設計。在這裏主要強調製度的系統化、協同化,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加以研究分析,現在很多杏运管理文件是出臺了很多,不但解決不了關鍵問題,還帶來了新問題。一項系統化的管理文件包括管理製度、運行規範、作業文件等要前後連貫,要註意和相關文件的一致性,更需要各部門的協作。
對於運行臺帳,考量的就是我們各職能部門管理工作的規範性,我們的各項管理製度文件是否切實的較好實施。校企合作、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實訓管理等等都要有詳實的分類、分項目臺帳,也要分學期、分學年裝訂成冊。特別是頂崗實習、學生實訓、實訓室使用、設備使用等,要求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
3、全面落實“一師一企”製度
“一師一企”是職業院校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創新模式,在豐富教師企業經歷、增強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雙師”素質、服務企業、促進校企融合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教師持續聯系某個特定企業並進行企業實踐鍛煉,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參與這家企業的工作,有一個長期的工作積累過程,共同見證企業的成長歷程,全面、系統的研究一家企業的資產規模、人員管理、運行機製、工作流程、規章製度、技術研發,深度融合到企業中去,和企業共同成長,實現教師企業實踐工作的長效管理。
人事部門具體深入地落實“一師一企”,幫助老師和企業共同確定年度工作內容,保證能夠與企業進行實質性和長期合作,避免走過場。要掌握每位教師與企業合作情況,及時調度和調整不適應合作的企業和教師,保證“一師一企”計劃的順利實施。實施“一師一企”的教師要保持與企業的聯系,充分利用假期、學生實習等時間,到企業進行學習調研,開展深度合作。杏运有關職能部門,要對教師實施“一師一企”計劃的情況,開展不定期檢查,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4、做好數據采集平臺工作
數據平臺是新一輪評估的基礎,也是新一輪評估的邏輯起點,專家進校前會拿到兩年的數據,查找奇異點,然後根據奇異點到校通過訪談、聽課、專業剖析來進一步的明確問題。麥可思畢業生就業能力分析報告是專業的年度考核表,數據平臺分析就是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年度體檢表。
四、對杏运建設與管理的啟示
1、評估是杏运事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杏运具有分類指導的作用。
初期發展階段:通過評估促進主管部門和杏运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規範教學管理,引導和推動內涵建設;
成長發展階段:通過評估在規範辦學行為和教育教學管理的同時,按照有關指標要求註重內涵建設和提高質量;
成熟發展階段:通過評估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製,強調特色發展。
杏运所處發展階段定位不同,評估解決的發展瓶頸也不同。
2、以狀態數據常態化管理為抓手,完善質量監控體系。
1)狀態數據平臺是杏运、系(院)兩級領導對專業、課程、實訓基地和教學團隊等各項建設工作進行正確把握和科學決策的基本依據。
2)數據平臺就是人才培養工作的溫度計和風向標,狀態數據能夠真實的反映教學狀態,指導改進教學工作。
3)使狀態數據平臺成為杏运常態管理、動態管理的重要工具,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完善質量監控體系發揮重要的作用。
3、以狀態數據分析為依據,加強建設、發展特色。
1)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主要表現指標(KPI)與主要影響因素(KSF)
主要評估指標 | 關鍵評估 要素 | 主要表現指標(KPI) | 主要影響因素(KSF) |
3.課程建設 | 3.1課程內容 | 1.課程結構(7.2) 2.省級以上精品課程門數(7.2) 3.頂崗實習周數(7.4) 4.兼職教師授必修課門數(6.3) 5.校企合作編寫教材數(7.2) 6.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數(7.2) | 1.課程建設理念、模式 方法等創新 2.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3.專業課程建設規劃 4.課程政策與管理製度 5.課程改革經費投入 6.校企合作深化程度 |
3.2教學方法手段 |
3.3主講教師 |
3.4教學資料 |
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需求,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圍繞課程建設進行師資、實訓配置;形成校內、校外完整的教學系統。
以行業發展為引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找準定位。由行業、企業和學院共同研究製定出職業標準,在此基礎上,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系統構建理論課程、理實一體課程、實踐課程三類課程。基礎課程形成項目引領的教學設計,專業實踐課程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開發,將企業生產實際作為項目引入課堂。
圍繞課程開發、課程實施的具體需要,進行師資、實訓條件的配置。聘任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和課程、教材開發,形成行業、企業認可的特色專業和精品課程。
尊重客觀現實,逐步做到校內外實踐性課程教學主要由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擔任;校內理論和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主要由校內專任、兼課、返聘教師擔任。
2)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主要表現指標(KPI)與主要影響因素(KSF)
主要評估 指標 | 關鍵評估 要素 | 主要表現指標(KPI) | 主要影響因素(KSF) |
2、 師資隊伍 | 2.1專任教師 | 1.師生比(1.3) 2. 教師職稱、年齡、雙師結構(1.3) 3.專任、兼課教師數/兼職、兼課教師數(1.3) 4.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6.1) 5.教師教科研能力(6.1;6.2;6.3) 6.企業掛職培訓教師數(6.1) 7.師資隊伍建設經費投入(5.2) | 1.師資隊伍建設理念、模式、方法等創新 2.師資隊伍建設規劃 3.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培養機製 4.兼職教師管理與考核製度 5.教師教學工作考核與評價製度 |
2.2兼職教師 |
充分調動整合多方資源,形成“建設三支隊伍、實施三層培養、打造三種團隊”的師資隊伍建設體系。
三支教師隊伍
三 支 隊 伍 | 企業兼職教師隊伍 | 聘任行業知名專家、企業技術能手、企業管理骨幹主要承擔校外專業實踐課教學 |
校內教師隊伍 | 校內專任、兼課、 返聘教師主要承擔校內 專業及基礎課教學 |
校外兼課教師隊伍 | 周邊高校的高職稱教師,作為承擔校內基礎理論課教學的補充力量。 |
教師隊伍三層培養
基礎課教師重點培養按學生認 知特點設計學習項目的能力 | 項目設計能力培養 | 三 層 培 養 |
專業課教師重點培養 按照工作過程設計教學過 程及工程實踐能力 | 工程實踐 能力培養 |
企業教師重點培養教 學組織與實施能力 | 教學組織 能力培養 |
三種教師團隊
職教專家為指導,行業專家、 企業管理、技術骨幹和學院的專 業帶頭人組成 | 指導型專業 建設團隊 | 三 種 團 隊 |
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 企業技術骨幹為中堅,試行 “雙師聯合授課” | 工程型課程 教學團隊 |
從企業技改、社會服務等項目 中遴選課題,由企業技術人員、 教師和學生組成 | 服務型技術 研發團隊 |
3)實踐教學
(1)實踐教學主要表現指標(KPI)與主要影響因素(KSF)
主要評估 指標 | 關鍵評估 要素 | 主要表現指標(KPI) | 主要影響因素(KSF) |
4.實踐教學 | 4.1頂崗實習 | 1.校內實訓基地基本情況(4.1) 2.校內實訓基地設備總值4.1) 3.實訓基地實訓室使用率(7.2) 4.校外實習基地數量(4.2) 5.校外實習基地承擔實踐教學任務(人、學時/年)(4.2) 6.校外實習基地接收頂崗實習學生數(4.2) 7.校外實習基地接收畢業生就業數(4.2) | 1.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理念、模式、方法創新 2.實踐教學條件建設規劃 3.實踐教學條件內涵建設 4.實踐教學組織、管理與運行 |
4.2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計 |
4.3教學管理 |
4.4實踐教學條件 |
4.5雙證書獲取 |
(2)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需求,建設實訓條件。大力改造、建設“理實一體化教室”。
按崗位能力要求設置課程 圍繞課程實踐環節內容製定實訓項目 依據實訓項目建設實訓條件
(3)實施“三站式”校外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提高校外實踐教學質量,形成規範、可控、可測的校外實踐教學管理系統。
三種類型工作站
駐地工作站 | 在校外實習相對集中的地區或企業設立 教師現場管理實習,參與企業工程實踐、技術研發 |
流動工作站 | 在校外實習相對分散的地區組建,指導教師聯合巡回檢查指導 |
網絡工作站 | 搭建作業流程控製、遠程技術指導、網絡會議的網絡管理平臺 |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主要表現指標(KPI)與主要影響因素(KSF)
主要評估 指標 | 關鍵評估 要素 | 主要表現指標(KPI) | 主要影響因素(KSF) |
3.課程建設 | 3.1課程內容 3.2主講教師 | 1.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2); 2.校外兼職教師(6.3); 3.頂崗實習與錄用(7.4); 4.產學合作(7.5); 5.社會捐贈情況(9.3); 6.就業單位與聯系人(9.4) | 1.校企合作理念、途徑、辦法等創新,以及長效機製建設情況; 2.杏运主動服務企業意識,服務渠道、類型等; 3.技能培訓、技術服務等開展及企業回報情況。 |
4.實踐教學 | 4.1頂崗實習 |
7.社會評價 | 7.3 社會服務 |
深化校企合作內涵,構建“三類別、三層次、三通道”的校企合作體系。
(1)校企合作三類別
梳理、定位合作企業類型,把杏运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員工培訓、訂單培養;以及企業為杏运提供兼職教師、接受學生實習、接受學生就業、捐資;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校企共同開發教材等的不同合作類型,分為“校企協作類、杏运服務類、企業支持類”校企合作的三大類別;
(2)校企合作三層次
依據合作深度分為“融通式 、緊密式 、松散式”校企合作的三個層次
(3)校企合作三通道
按照校企合作不同主導類別和深度層次的定位,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避免校企合作初長期只追求量的增加,而無法顧及合作深度與內涵的狀況。積極構建杏运政策導引、系院主力合作、紮根服務專業的格局,縱橫打通“杏运、系院、專業”校企合作的三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