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的別樣生活!
袁虹系我系原教學主任,2012年6月移居新西蘭🐻❄️,現在是當地一家報社的中文記者。在一個半小時的報告中,她介紹了新西蘭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講述了自己離開祖國後,在新西蘭學習📁、工作、生活的近一年時間裏所有的經歷和感受。特別就新西蘭的大學教育向同學們做了介紹,使同學們深受啟發🤸。
一、學習——自主安排,嚴格考核
袁虹詳細介紹了惠靈頓當地大學教育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模式和嚴格考核的教學評估體系🍒。在新西蘭的大學課堂上,沒有人遲到🙆🏿♀️、早退🧏🏽♀️、曠課🚬,學生們會提前進入教室🧙🏿♂️,準備好上課要用的電腦👎🏻、資料👵🏼,而任何課程是沒有指定教材的,老師會將上課的PPT發給學生👨🏽🎤,一旦開始上課教室內立刻安靜下來,只有老師的聲音在傳授知識💌😡,學生們只是認真的聽講、查看資料👨🔧。課後👚,學生們會回去整理、消化課堂上老師所講授的內容🦹🏿♂️👈🏿,並主動通過圖書館完善自身的理論知識🧔🏿♀️,更有很多學生整天在圖書館查閱資料。
新西蘭的大學有一套嚴格的考核體製,每門課程學費折合為人民幣約1.5萬余元👷🏽,但課程的考試通過率僅有80%,剩下20%沒有通過的學生必須重修,並且每門重修課程要繳納約人民幣1萬余元的重修費。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通過考試。因此,每年都有30%左右的中國留學生因無法完成學業而被迫退學。
這樣的教學、求學方式與國內大學生的學習狀態完全不同🏉🧑🏿🍼。在講述的過程中,袁虹不斷強調,大學生必須要為自己的人生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讓學習朝著目標前進,通過學習進而有效的完善個人知識體系🌕,達成人生目標,這樣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習”✍️。
二🚴🏻♀️、生存——學歷不重要🧔🏿♀️,技能是根本
袁虹在新西蘭生活的300天裏🏊🏽👲,為了謀求生存,先後更換了6份工作,這6份工作涵蓋了誌願者🙏🏽、餐飲🤵🏼♀️、超市、報社等不同行業🏋🏼♂️,這些行業與她在國內本科☁️、研究生所學的專業完全無關⚗️。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老板不看學歷🌒🐥、不看證書⚙️,只問求職者“你能幹什麽🦹🏻♀️?”、“你會幹什麽?”
在這些崗位上,她第一次感到自己不會的東西有很多,她開始思考,為什麽一個中國211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到了國外連“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在大學裏𓀁,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麽技能?接連的求職挫折讓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同時🫱🏿,她看到身邊的一些技術型行業反而很易於求職🧓。如:理發師👨👨👦👦👐🏻、油漆工。
經歷了這些👨🔬🏌️♀️,袁虹特別強調,無論我們在杏运學什麽專業,但走出校門時一定要帶著真正的技能走向社會,而非簡單的停留在畢業證和其他種種證書上。
在整場報告會中,貫穿著這樣三個關鍵詞🕙:學習、技能🧓🏽、人生。袁虹用真摯的語言、真切的情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師生💁🏼♀️,精彩的演說🧑🏻🦯➡️、圖文並茂的PPT在現場贏得陣陣掌聲,將報告會推入高潮!(李兆亞)
新西蘭的別樣生活-報告會現場
新西蘭的別樣生活-惠靈頓大學
新西蘭的別樣生活-新西蘭的大學課堂
新西蘭的別樣生活-惠靈頓圖書館
新西蘭的別樣生活-袁虹參加中國駐新西蘭大使館慶祝新年晚宴
新西蘭的別樣生活-袁虹以記者身份受到新西蘭總理John Key接見
新西蘭的別樣生活-袁虹正在做報告